首页 >> 行业管理 >>黑名单 >>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成功召开
详细内容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成功召开

为进一步完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牵头起草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的统一安排,《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地方政府管理部门、专家和企业座谈会分别于1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图1 标准定额司和标准编制组专家

图2  参会专家发言

部标准定额司、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的相关领导,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沈阳、济南、厦门、深圳等近30个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岳清瑞董事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郁银泉副院长、北京市政府杨嗣信顾问等近20位业内知名专家,以及中建股份、万科、远大住工、宝业集团、天津住宅、花样年地产、中南建设、沈阳万融、中建钢构、杭萧钢构、湖北沛函、河北迁安大树木业、东易日盛、和能人居等近20家企业的负责人,分别参加了地方政府、专家和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赵丰东主任、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叶浩文董事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刘东卫总建筑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十所马涛设计总监、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樊则森总建筑师等近10位标准编制组专家全程参加会议。



图3   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座谈会现场

会上,标准定额司领导充分肯定了标准编制组的工作,提出标准编制要全面提升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希望与会企业、专家和地方建设管理部门的同志既要站在自身的角度,也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为标准编制和完善献计献策。


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文林峰副主任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过程。自9月29日召开标准编制启动会至今,标准编制历时76天,先后召开了5次会议,进行了6轮比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于12月6日完成征求意见稿。秉承涵盖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的原则,来自于管理部门、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等不同领域的近50位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每一轮的修改都有近20位专家参与。标准定额司全程指导了标准编制工作。

图4  业内专家座谈会现场

编制组专家和各位与会代表共同研究讨论了标准编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是建立全新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虽然是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基础上进行的修编,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弱化全产业链、全过程的指标选定,高度聚焦于最终产品的装配化程度,在编制思路、指标选择、评分依据等方面与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是全新的评价体系。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简洁、易用,数据可得性和评价可操作性强。四类评价指标相互关联,分别从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标准化设计、信息化应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反映了项目的装配化水平,为各方提供了很好的装配式建筑评测、管理和监督载体和工具。设定的三个装配化程度等级,兼顾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是明确界定了装配式建筑的评价门槛。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装配比例不小于30%,装配式建筑必须全装修等。这些入门指标的设定将有效倒逼企业装配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在装配式技术方面深入探索和成果规模化应用,为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指明方向。


四是标准编制秉承当前创新发展理念,立足于供给侧改革,立足于推进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立足于引领行业发展。标准突出基础性、通用性和广泛适应性,并为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标准预留了空间。



图5   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现场

与会代表还就评价标准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对地方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技术支撑作用,以及装配式建筑评价基础项指标设定、装饰装修评价内容、标准化和信息化评价指标选择等具体问题与编制组专家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


来源: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网



技术支持: 十堰热线网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