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家居为何发展如此之慢?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的,尤其是这年头,宅的人越来越多,而家里的东西又往往是最多的,所以有个产业兴起了:智能家居。 这是一个很难谈的话题,之所以难谈,是因为这是个大场景,却一直不愠不火,没见起色。 家是个严重私密的场所,一般现在也越来越少人带朋友去自己家了(刚装修完豪宅的除外),所以有一些需求就产生了:
你关心吗?是有人关心的。 如果家里进小偷了,我当然大惊失色,但是so what?我还是被偷了,唯一有用的是可以拍下小偷的脸,交给警察叔叔。 其余几条,我关心吗?当然关心,但能有几次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一些特别低频的事件,而且,如果你误报了几次,就更不会去看了,最终变成“狼来了”设备。 用户想要的,是没有小偷,不会漏气,不会着火,窗不可能无故开,而不是发生了事件后去后补,现在的智能家居实现,本身和期望值就差距巨大。 再从智能家居的本身实现来看,仔细想想,这里面全是坑:
现在市场上好几个厂家推出了智能家居套餐,基本是主打安防场景,比如小米的安防套件:
分别是 无线网关,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无线开关,从技术上来说,这些传感器都不是小米自行研发的,而是在市场里本来就有的传感器,只是在传感器上面设计了外壳。 用户需要这些东西吗?大概还是玩玩的,这套组件最好的搭配,是检测当人进入房间时,自动点亮灯泡的体验。 这也是智能家居里还算是靠谱的场景,毕竟黑暗中找开关算得上是痛点之一,尤其是在晚上,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任何单一的场景,恐怕都无法奏效,真正智能的方案,应该给出全套方案,而非单独方案的叠加,智能家居不是光靠一个摄像头,或是一个路由器就能解决问题的。 而要在这样的房子中去部署系统,就需要有相当好的渠道,最好是地产商牵头去做,毕竟自己的楼盘,爱怎么搞就怎么搞,这也是BAT物联网正在联合地产商干的事。 实现这些并不难,在技术上,其实就是传感器+通道+处理转发而已,但必须要花时间,让用户逐步认知到其中的价值,这会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物联网企业的工作重点。 来源:深空漂浮微信公众号 |